1、解释】:富丽:华丽;堂皇:盛大,雄伟。形容房屋宏伟豪华。也形容诗文词藻华丽。【出自】:清·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三十四回:“连忙灯下一看,只见当朝圣人出的是三个富丽堂皇的题目。”【示例】:他的这篇文章,可谓是~。
2、富丽堂皇:富丽,华丽;堂皇,盛大,雄伟。形容房屋宏伟豪华。也形容诗文词藻华丽。美轮美奂:形容新屋高大美观,也形容装饰。布置等美好漂亮。琼楼玉宇:琼,美玉;宇,房屋。指月中宫殿,仙界楼台。也形容富丽堂皇的建筑物。金碧辉煌:碧,翠绿色。 形容建筑物装饰华丽,光彩夺目。
3、形容房屋宏伟豪华。也形容诗文词藻华丽。【出自】:清·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三十四回:“连忙灯下一看,只见当朝圣人出的是三个富丽堂皇的题目。”【示例】:他的这篇文章,可谓是~。
4、无与伦比 释义:没有能够比得上的(多含褒义)。出处:唐·卢氏《逸史》:“置于州,张宠敬无与伦比。”译:将他安置于州县,张某宠爱他是没有人能够比得上的。美轮美奂 释义:形容新屋高大美观,也形容装饰、布置等美好漂亮。出处:《礼记·檀弓下》:“晋献文子成室,晋大夫发焉。
5、美轮美奂是一个汉语成语,拼音是měi lún měi huàn,解释是原本多形容建筑物雄伟壮观、富丽堂皇。也用来形容雕刻或建筑艺术的精美效果。
6、美轮美奂:形容房屋高大华丽。时代在进步,语言也在不断发展变化。新版词典已经对这个词语做了最新的解释:《现代汉语词典》(商务印书馆2005年6月第5版)在解释了该词的出处后,接着说:“后来用‘美轮美奂’形容新屋高大美观,也形容装饰、布置等美好漂亮”(P930)。
1、青铜器的发展历程可分为形成期、鼎盛时期和转变期。 形成期:该时期约在龙山时代,时间跨度为公元前2800年至公元前2000年,相当于传说中的尧舜禹时代。古文献记载,当时的人们已经开始冶炼和铸造青铜器。
2、一般将中国青铜器文化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:形成期、鼎盛期和转变期。
3、青铜器发展历程:形成期、鼎盛时期和转变期。形成期是指龙山时代,距今4800-4000年即公元前2800-2000年之间,相当于尧舜禹传说时代。古文献上纪载当时人们已开始冶铸青铜器。黄河、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龙山时代遗址里,经考古发掘,在几十处遗址里发现了青铜器制品。青铜器 中国最初出现的是小型工具或饰物。
4、一般把中国青铜器文化的发展划分为三大阶段,即形成期、鼎盛时期和转变期。
1、圆明园是清代大型皇家园林,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北京市海淀区,由圆明园及其附园长春园和绮春园(后改名万春园)组成,所以也叫圆明三园。圆明园占地面积5平方千米,建筑面积达20万平方米,一百五十余景,有“万园之园”之称。清帝每到盛夏就来到这里避暑、听政,处理军政事务,因此也称“夏宫”。
2、圆明园简介圆明园位于北京市西郊,海淀区东部原为清代一座大型皇家御苑,占地约5200亩,平面布局呈倒置的品字形,圆明园由圆明长春绮春三园组成,总面积达350公顷它的陆上建筑面积和故宫一样大,水域面积又等于一个颐和园圆明园汇集。
3、圆明园是中国清代大型皇家园林,位于北京市海淀区,始建于1707年清康熙四十六年,由圆明园及其附园长春园和绮春园后改名万春园组成,也叫圆明三园,有“万园之园”之称清帝每到盛夏就来此避暑听政,故。
4、圆明园,位于北京西北郊的圆明园遗址公园,是清代皇家园林的杰出代表,享有“万园之园”的美誉。以下是关于圆明园的详细简介。基本情况 圆明园始建于1709年,由清朝康熙帝赐名,并经过雍正、乾隆等多位皇帝的精心营建,形成了庞大而精巧的园林体系。
5、圆明园的资料 概述 圆明园是位于中国北京的一座著名皇家园林,被誉为“万园之园”。它始建于清朝康熙年间,历经雍正、乾隆等朝的扩建和完善,形成了规模宏大的园林艺术综合体。圆明园融合了中西园林艺术的精华,既有中国传统园林的精致典雅,又有西方园林的宏大和新颖。
6、圆明园辉煌的资料:圆明园辉煌时期占地面积5平方千米,建筑面积达20万平方米,一百五十余景,有“万园之园”之称。乾隆帝继位后,在圆明园内调整了园林的景观,增添了建筑组群,并在圆明园的东邻和东南邻兴建了长春园和绮春园(同治时改名万春园)。
圆明三园共有一百余处园中园和风景建筑群,即通常所说的一百景。集殿堂、楼阁、亭台、轩榭、馆斋、廊庑等各种园林建筑,共约16万平方米。比故宫的全部建筑面积还多一万平方米。园内的建筑物,既吸取了历代宫殿式建筑的优点,又在平面配置、外观造形、群体组合诸多方面突破了官式规范的束缚,广征博采,形式多样。
圆明园的主要建筑有:正大光明殿 是圆明园的正殿,皇帝每年举行生日受贺、新正曲宴亲藩、小宴廷臣、中元筵宴、观庆龙舞、大考翰詹、散馆乡试及复试的地方。勤政亲贤殿 即养心殿西暖阁前室,位于正大光明殿东面,为盛暑时皇帝办公之处,有殿堂5间。
圆明园是清代大型皇家园林,它坐落在北京西北郊,与颐和园毗邻,由圆明园、长春园和绮春园组成,所以也叫圆明三园。占地面积5平方千米,建筑面积达20万平方米。清帝每到盛夏就来到这里避暑、听政,处理军政事务,因此也称“夏宫”。圆明园始建于1709年(康熙四十八年),最初是康熙帝给皇四子胤禛的赐园。
圆明园的主要建筑类型包括殿、堂、亭、台、楼、阁、榭、廊、轩、斋、房、舫、馆、厅、桥、闸、墙、塔,以及寺庙、道观、村居、街市等,应有尽有。
圆明园,是清代大型皇家园林,坐落在北京西北郊,与颐和园毗邻,由圆明园、长春园和绮春园组成,所以也叫圆明三园。此外,还有许多小园,分布在东、西、南三面,众星拱月般环绕周围。占地面积5平方千米,建筑面积达20万平方米,一百五十余景,有“万园之园”之称。
圆明园又称圆明三园,是清代大型皇家园林,它坐落在北京西北郊,与颐和园毗邻,由圆明园、长春园和绮春园组成,所以也叫圆明三园。此外,还有许多小园,分布在东、西、南三面,众星拱月般环绕周围。占地面积5平方千米,建筑面积达20万平方米,一百五十余景,有“万园之园”之称。